创新工作室系列专题①丨古小华创新工作室: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多维度推动行业发展 |
|||
|
|||
近日,在中国建材总院开展的2025年度劳模(专家)工作室创建及成效评估工作中,国检集团凭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表现与深厚积淀,旗下五家工作室脱颖而出,成功荣获总院“创新工作室”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创新团队科研实力的权威认可,更是国检集团深化“党建+创新”生态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古小华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带头人:古小华 古小华,高级技师,现就职于国检集团水泥检验认证院标准样品与仪器室,主要负责检测方法研究、标准样品研制与仪器研发等工作。她凭借卓越的专业技能和突出成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她在职业生涯中斩获诸多荣誉:2018年,在中国技能大赛水泥化学分析工比赛中一举夺魁,荣获总冠军;2021年,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又被授予北京市朝阳区政府首席技师称号。 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共计8人,含高级技师1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助理工程师1名。创新工作室以创新为驱动,研发多项具行业影响力的测定方法,并被纳入了国家推荐性标准;创新工作室构建“方法标准-检测设备-标样体系”技术体系,成功研发多台套高精度仪器、研发了近百项国家有证标准样品;创新工作室注重人才培养,建立系统化人才培育体系,已成为国内水泥行业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 01创新检测方法赋能,全链推动标准升级 在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水泥行业检测技术领域的多项关键测定方法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针对原材料总铬测定的复杂性,通过优化前处理流程形成精准高效的测定方法,该方法被GB/T 43875-2024《水泥原材料中总铬的测定方法》标准采用,解决了企业产品水溶性铬(VI)超标的质量把控难题; ●针对熟料游离二氧化硅测定,突破传统方法瓶颈,研发的科学准确的游离二氧化硅检测方法被纳入GB/T 28629-2024《水泥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助力提升熟料质量控制水平; ●三项创新方法在GB/T 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修订中过程中被采纳:运用磷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通过优化显色反应及检测参数,推动五氧化二磷成分分析精度提高;研发了酸分解-分光光度法,优化一氧化锰的检测方法,提高了一氧化锰测定的准确性;建立水溶性碱含量及碱度的测定方法,为保障水泥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开发碳酸钠混合熔剂烧结-硫酸钡称量法测定全硫,解决复杂样品中全硫检测难题,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这些创新方法通过优化流程、突破瓶颈或开创新检测路径,有效提升了检测的精准性、高效性与可靠性,为水泥行业的质量检测、性能评估和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02三位一体创新驱动,全链赋能标准与碳计量升级 针对 GB 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新增的组分技术要求,以及水泥行业纳入碳核算、碳核查的行业背景,创新工作室构建起覆盖标准实施与低碳转型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方面打造“方法标准 - 检测设备 - 标样体系”三位一体支撑系统,成功研制水泥组分测定仪、二氧化碳测定仪等多种检测仪器,并配套研制了多项专用标准样品,有效推动中国水泥工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围绕碳核算、碳核查这一行业背景,研发新一代碳氢分析仪,同步构建含硫、氯、重金属的基体匹配国家标准样品体系,形成“仪器研发 - 标样溯源 - 标准引领”的全链条碳核算、碳核查解决方案,推动中国水泥企业碳管理领域的技术升级。 03创新教学模式赋能,推动检测人才能力提升 创新工作室在技术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领域,创新构建了“理论+实操+案例”三维教学模式。采用“一对一”精准指导与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将检测技术创新成果深度融入教学实践,依托空中课堂,已成功开展10余期网络培训,并线下举办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育水泥行业各类技术骨干320余名,为行业输送超过400名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的诸多水泥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行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实施的中坚力量,有效促进了水泥检测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中国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创新工作室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以市场引领需求导向,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助力国检集团打造检测认证服务的“中国品牌”,为推动中国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